当前位置:“五星”老同志

文明之星—耿洪义先进事迹

来源:中共吉林省委老干部局     时间:2017-01-09     【字体:

30余年不添一件新衣服,只穿退休前的工作服,或只捡孩子们的旧衣服穿;他在社区走访时口渴了,舍不得花钱买根冰棍;平日里生活上更是仔细,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但他却毫不吝惜地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照顾7位孤寡老人、10多名残疾人、军烈属和2名失亲儿童……他就是双辽市郑家屯街东华社区关工委副主任、南峰党支部书记耿洪义。

社区的居民的"活户口"

19834月,耿洪义在郑家屯铁路俱乐部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岗位退休后,社区居委会主任第一时间找上门,请他做居委会组长,他欣然答应了。1985年,他被任命为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成立之初,各方面条件都十分有限,他在没有工资待遇、没有办公用品、没有活动场所的“三无”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借用学校房屋、利用室外场地等办法,组织社区群众开展各项活动,圆满地完成了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为了解决办公用房困难,他先后50多次与铁路有关部门沟通,用诚心感动了大家,最终得到通辽铁路分局领导特批,解决了东华、南林两个社区的办公用房。

在社区工作的分工中,他负责原南林社区并入东华社区前的5个委,共管理1853户、4721人。住户90%是郑铁职工家属,郑铁家属老楼原住户已不多,大多数已出租或出售,人员混杂,管理十分困难,治安压力也很大。当年,为了摸清辖区住户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他坚持逐户走访、听意见,遇到问题在住户家中就地解决。对走访过程中掌握的居民基本情况和发现的问题等都详细记录在民情记事簿上,这一记就是20年。他的足迹遍布社区的每个角落,对每户情况了如指掌。辖区派出所办案调查了解情况时,总会第一个想到耿洪义。在1990年四平市公安局户政工作表彰时,耿洪义被授予“活户口”荣誉称号。从1990年至今,他和党员群众一起捉贼1113名,摘掉了社区“案件高发区”的帽子。他还向公安机关提供破案线综100多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多万元,协调民事纠纷,帮助走失妇女、儿童回家的事例更是数不胜数。

社区党建的“活阵地”

为了将社区党建工作抓起来,他结合社区工作实际,先后组织开展了“党员十个一”“党员二十个一”和“党员八大员”“党员九岗九光荣”活动,把社区的党员都充分发动起来。建立了宣传教育、扶贫济困、就业致富帮扶、关照孤寡老残、环保、青少年帮教、治安保卫、纠纷调解、移风易俗等服务群众的九个岗位。工作中他创先争优,练就了5分钟画好社区管辖图、辖区内150名党员住址图和社区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图的过人本领;开展为老党员过“政治生日”活动,让老党员重温曾经激情澎湃的岁月……,焕发出老党员的志愿服务意识和热情。

“特色社区”的“活图表

耿洪义在铁路工作期间因工伤左眼失明,右眼还患有眼疾,但为了加强社区党的思想阵地建设,他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克服视力障碍,以手抄的方式办起了东华社区报,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社会新风尚,手抄报办了25期,总计5万多字。从26期起,在市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东华社区报改为电子排版印刷,现已办报110期。东华社区报也是2015年以前双辽市唯一一份社区简报。

为了加强社区管理工作,创新管理方法,他潜心研究,并多次自费到内蒙古通辽市、长春市湖东社区及二道区东站十委社区学习。在东站十委社区学习时,他得到了“小巷总理”谭竹青同志的热情接待。在交流社区管理经验时,他将自己摸索出的“图表管理法”毫无保留地介绍给谭竹青,解决了困扰谭竹青多年的一大难题。在实际工作中,他将复杂的社区管理工作绘制成各种管理图表11种,简明易懂,易学好用,极大提高了社区工作的效率和水平。2013年,东华社区被省文明办评为“十星级文明社区”。

人们心中的“活雷锋”

孟庆珍老人是他精心照顾的孤寡老人和失亲儿童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位。他对老人说:“只要有我用的、有我吃的,就有您老用的、吃的!”他的承诺一言九鼎。20年间,他为老人买柴、米、油、盐、蔬菜、水果和药品,还经常为老人干些体力活,买煤收煤劈柴。冬天来了,张罗扒扒小火炕别不好烧;夏天来了,张罗修修柴煤棚别漏雨水;春节来了,带头给送上年货,让老人的年节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老人牙齿不好,他拿钱领她去医院镶牙。老人生病不爱去医院,耿洪义就找到辖区医院院长,专门设立了家庭病房,医药费由耿洪义自己拿钱去结帐。在他的带动下,邻居们自愿组成孤老护理小组,日夜轮流值班护理,一直照顾到老人去世。老人临终前,要将自己的遗产继承权交给耿洪义,被他婉言谢绝。老人出殡时,耿洪义押灵车、捡骨灰,尽到了不是儿子胜似儿子的义务。

几十年如一日,耿洪义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在夕阳的余晖中燃烧着激情,成为社区居民心中熠熠生辉的“文明之星”。     


上一主题: 没有了
下一主题: 道德之星—郝桂贤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