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尹退休以后成了大忙人儿。”这是熟悉尹乐祝的人的共同评价。
是的,2009年尹乐祝退休后,凭着擅长写作、懂音乐、会演奏多种乐器的特长,凭着热爱公益事业的火热的心,成为全县文学界和群众文化舞台十分活跃的老人。他为长白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默默地奉献着,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1年他创作的童谣《小溪告诉我》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举办的全国第二届优秀童谣评选中获“优秀童谣奖”, 有的儿歌被收入《中国儿歌大系东北卷》和《中华是我家》;2013年,故事集《藏红花》被列为“中国好故事”丛书,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发行;故事《深山里的一户人家》获2011年全国“宝鼎杯”环保故事大赛二等奖,通讯《大山里的女村官》获《长白山日报》优秀新闻二等奖。2013年,他被评为“长白好人。”2014年获第二届全国家庭艺术节优胜家庭奖、省“优秀老干部”、省“青少年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省“优秀志愿者”、2016年获省老干部局“宣传之星”等称号。
尹乐祝善于学习,这是他多年养成的良好习惯。他只读过5年半小学和“文革”中3年农业中学,函授大专。却凭着认真的治学态度,坚持自学。他先后自学了新闻、公文、文学、曲艺等写作和创作知识,在各级新闻媒体发表新闻稿件千余篇,在全国公开发行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故事、诗歌等40多万字。2011年春,老伴患甲状腺结节,他陪老伴到千里之外的沈阳陆军总院手术,他没有忘记带着路遥的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平凡世界》。在长途客车上,他手不释卷;在老伴病床前,他在《平凡世界》里遨游......同病房的病友和护理者被他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感动了,都小声说话,轻轻走路。当得知他会写作时,一位丹东的患者把她在沈阳读大学中文系、爱好写作的女儿叫到病房,让老尹辅导其写作。恰巧她的女儿正在为写一篇演讲稿而发愁。尹乐祝不但辅导了演讲稿写作的基本知识,而且就本次演讲稿的主题把握、素材搜集、确立、布局谋篇等,进行了悉心辅导。姑娘写出初稿后,他又进行认真修改、反复润色。对演讲技巧反复指导、示范。一周后,姑娘在沈阳市团委举办的演讲比赛中获第二名。尹乐祝是个热心人,从不保守,在写作、器乐等方面,只要他懂的,总是有求必应,从不讲代价。
尹乐祝痴迷于写作,用他自己的话说:“三天不写就感觉空落落的。”2009年,他学习写作一部30万字的电视连续剧剧本,每晚只睡3、4个小时。他的拼命精神令老伴和儿女担忧,毕竟已是年过花甲之人,又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妻子便坚持在一旁陪他,他看着熬红了眼的妻子,只好休息。2010年夏,他听说马鹿沟镇纪委书记刚正不阿,屡办铁案,便主动前去采访。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他三次翻山越岭深入人参场核实案件真相。他被主人公的精神感动了,有了写作冲动,从晚间22时直写作到凌晨5时。一篇4000字的通讯《纪检老兵昂首行》在《浪淘沙》发表了。尹乐祝靠这种坚韧不拔的刻苦精神,在离岗和退休的13年中,读书近千万字,写公文近百万字、修志20多万字、发表新闻稿件400多篇,其中通讯达70多篇。发表小说、故事等文学作品40多篇。
感恩第二故乡长白,是尹乐祝晚年的强烈愿望。他是山东乳山人,在人生最困难时期,随父闯关东迄今50多年,是长白这块热土养育了他。因此,为第二故乡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是他感恩的唯一方式,也是他为之追求的梦想。他曾在只有4户人家的山沟居住过,曾感受过长白近乎原始的民俗文化。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他在长期采访中,又积累了大量民俗文化知识。退休后,他产生了写一部反映长白民俗文化书籍的念头。想法一旦产生,他就会全力实施。他首先精读了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长白设治委员张凤台的《长白汇征录》和全部的县志、年鉴等,做读书笔记近千条。同时,采访汉族、朝鲜族老人百余人次。经过5年多的艰苦努力,今年,与儿子合作完成的20万字的《长白民俗》一书,由长春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迄今第一部较完整、较系统反映长白民俗文化的专著。他还为20万字的《文化长白》一书撰稿6万字,现在已完成童谣128首,正准备出版童谣专辑,向少年儿童奉献一份厚礼。
尹乐祝爱好广泛,对曲艺创作、编导、民族乐器演奏情有独钟。他看到近年逐渐被冷落的传统曲艺和民族器乐,心里十分焦急。于是,退休后,他潜心研究曲艺创作,决心用曲艺形式宣传长白、推介长白。为了创作出既有思想性,又有趣味性的小品、快板、双簧等曲艺作品,他先后深入30多个单位搜集素材,创作出曲艺作品70多篇。其中12件作品经过他导演,在省、市行业文艺汇演中获奖。他的作品立足长白、反映现实,融思想性、趣味性为一体,写的是身边人、唱的是身边事,深受观众喜爱。
为了传承民族器乐,尹乐祝投入了很大精力和财力,自费购买了扬琴、二胡、巴乌、月琴等13种乐器,近30件,价值万元。他首先自学演奏,然后在刚刚5岁的孙子、孙女身上试教。摸到了规律、总结了经验后,再进行推广。他经过研究证明,巴乌虽然是傣族传统乐器,但其音色浑厚、委婉,很适合演奏朝鲜族乐曲。于是,2012年春,他建议马鹿沟中学成立了“民族器乐特长班”,他义务辅导40名师生用巴乌演奏朝鲜族乐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辅导过程中,他充分利用学生午休和音乐课时间,每天自费搭车往返,乐此不疲。现在,巴乌特长班已经成为该校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退休5年中。他先后义务辅导50多名少年儿童、10多名中老年人学会了至少一种民族乐器。
长白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发掘、传承朝鲜族民族文化是每一个长白人的责任和义务。当文化体育局局长时,尹乐祝这样想。退休后,他从零学起,先后学会演奏朝鲜族传统乐器唢呐、洞箫、溪琴等。2009年,他在果园朝鲜族民俗村辅导村民演奏40多天,并排练了一台极具朝鲜族民俗特色的文艺节目。为使民族器乐能够登上长白群众文化舞台,2011年,他倡导组建了长白县民族器乐爱好者协会,他担任会长,把县城民间艺人组织起来,为活跃群众文化尽心献力。现在会员已经发展到近30人,每年参加各种演出20多场次。
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是尹乐祝的追求。他先后在县文联、作协、老干部党支部等7个社会组织担任角色。他认为:“人活着就应该忙,应该创造价值,能创造而不创造,就等于浪费生命。”每天他除了读书写作,就是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无论社区,还是单位;无论找他写材料,还是编排文艺节目,他总是有求必应。家人和朋友劝他:年龄不饶人,该谢绝就谢绝。他总是说:“人家用咱那是瞧得起咱,怎么好拒绝?”今年春,他正赶写白山市委和白山军分区委托的报告文学,县某单位又找他写调研报告,还有两个单位请他创作曲艺节目。他没有拒绝,而是利用星期天和早晨、晚间按时完成。6000多字的军营报告文学《激情燃烧的青春》被省委宣传部、省军区出版的《铸梦边关》一书选用。去年“七一”,太阳村党支部邀请器乐协会和全村党员、群众联欢演出。他带领10多名会员,从早晨7点出发,直至22时多才回到家。15个小时的劳累,他无怨无悔。2012年,他被县关工委聘为驻会副主任,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做出了显著成绩。他组织“五老”艺人排练节目,送戏进校园;结合自身经历和对人生感悟,进校园讲解核心价值观;他把自己的故事集“中国好故事”《藏红花》捐赠给两所中学图书室;撰写讲稿积极参加关工委组织的“五老”十八大精神宣讲团;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率先组织“五老”志愿者担当“爱心爷爷奶奶”,为留守儿童办了大量好事、实事......他乐观地说:“暮年之人,能有机会发挥余热,乐在其中。老年能有力所能及的奉献,就是梦想。”是的,尹乐祝把奉献余热看作是莫大的快乐,把能用一技之长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看作是最大的欣慰。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村屯留下了他的足迹,社区闪现着他的身影,军营响彻着他的琴声,校园留下他的墨迹......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们深信,尹老先生的梦想一定会在他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实现,在他不断追求创新的实践中升华。因为他深谙“老夫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道理,他会用手中的椽笔描绘出更加光彩照人的晚霞。
上一主题: 道德之星—李延东先进事迹 |
下一主题: 道德之星—牛厚良先进事迹 |
门户网站
微信公众号
夕阳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