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发挥作用

通化市:“老村官”们退休不忘献余热 反哺乡村助振兴

来源:中共吉林省委老干部局     时间:2019-03-04     【字体:

   在通化,有这样一群老同志,在本该享受儿孙绕膝天伦之乐的年纪,退而不休,毅然选择奔赴乡村振兴“第一线”,主动去啃软弱涣散村的“硬骨头”;在乡村,有这样一批“老村官”,利用自身优势,导入特色资源,结合实际盘活,发挥出强大而可持续的造血功效。他们如清流,流淌在一隅乡村,润泽着一方百姓;又像春风,让群众的心暖起来,聚起来,也让村子的发展方向清晰起来。

   为了更好地释放老同志的正能量,通化市积极打造工作亮点,通过公开选派优秀退休党员领导干部到村任职充实党务力量的方式,引领和助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组织和引导老同志在破解经济难题、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基层党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这一举动极大地调动了退休干部的积极性,拓展了老干部发挥作用的渠道和平台,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增添了崭新而强大的能量。截至目前,已有26名退休干部身负组织重托,信心满满地奔赴选派村,在一线基层开启了到村任职的生动实践。这些平均年龄62.8岁的“老村官”们驻扎在通化市7个县区的26个小乡村,默默地为一方百姓贡献着自己的点点余热。他们深入村屯体民情,沉下身子办实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也赢得了农民群众的信赖。半年多的时间里,干部干劲足了,群众笑容多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农村面貌更换了新颜,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农民群众的急事难事也得到了解决。“老村官”的到来,使落后的小山村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解民忧,回应百姓诉求办实事

   自老同志下乡以来,无论是村部、田间地头,还是乡村农家,处处都有他们奔波忙碌的身影。“村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这些退休干部把村子当家,视群众为亲人,以帮群众排忧解难为己任,甚至为了村子建设,为了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的实事难事要紧事,而自掏腰包,真正做到了对群众负责,为群众办事,让群众满意。

   柳河县三源浦镇德兴村属于偏远村屯,土地贫瘠,全村一半的人外出打工,村里没有壮劳力,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经组织推荐批准,原任柳河县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的退休干部仲吉禄来到德兴村,成为了“仲书记”。仲吉禄上任后,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多方筹措资金20余万元,为村里改善基础设施。他下村10天,就为村里协调安装了60盏路灯,做到了村亮化全覆盖,得到了百姓一致认可。多年来北大河两岸堆积的长达2公里的生活垃圾,极大影响了百姓的正常生活。仲吉禄多方化缘,筹集两万元,亲自动员村民清除垃圾,仅用一周的时间就使村里面貌焕然一新。百姓吃水一直是德兴村的棘手问题。冬天蓄水池上冻,百姓吃不上水,不乏各种埋怨声。仲吉禄为此想方设法,在县里有关部门和地方专家都没拿出好方案的情形下,自己选址,发动村民,开挖一个两米宽、一米二深的蓄水池,挖到一米深的时候还都是石头,再接着挖,终于挖出了泉眼,困扰村民多年的问题就此解决。

   李川退休前是辉南县朝阳镇副镇长,他早知道高集岗村是朝阳镇出名的乱村,村经济基础差,七八百户居民中近100户是低保户。全村年轻人基本都在外打工,村的活力明显不够。李川到任时,正是春季旱情最严重的时候。广大村民急需上游水库放水灌田,因此与水库承包者出现了不小的矛盾。李川带领村干部连夜走访水库承包者,终于说动了他们答应开闸放水,不仅解除了下游四五十垧农田的旱情,还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村里老井的井水不够,村民吃水十分困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李川和辉南县水利局有关人员共同努力,筹集资金帮助高集岗村打了口自来水井。井打好后,本以为吃水问题能得到根本性解决,但他们很快发现,原有自来水管道已安装10余年,漏点很多,自来水流到户水量小且浑浊。为此,李川特意找来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施工队维修自来水管道,直到管道修好,清水流进村中的家家户户。有村民做过统计,李川来村7个多月,自己已经花一万多了。村妇女主任这样评价他:“李书记一来,就挨家挨户了解情况,看见谁家有困难就帮。李书记讲究的是实干!”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老同志们用满腔热血,扛起了一份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与担当。

  带民富,破解经济难题谋发展

  这些退休干部“第一书记”大多具有多年农村工作经验,对农业经济发展规律有深刻的认识。他们充分发挥资源多、路子广、协调能力强的优势,从本村实际出发,摸清产业结构,积极探索更适合的振兴之道,千方百计找项目、引技术、筹资金,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了集体收入和农民增收双赢,也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赞许。

   岔信村“第一书记”张全才,从通化县林业局局长的位置退休后,先在二密镇大连川村担任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后又到了西江镇岔信村担任“第一书记”。岔信村素有通化县“小江南”之美誉。全村共200多户,700多口人,2200多亩耕地,其中水田200多亩,有发展特色产业的天然优势。但村子没有林地更没有机动地,平地水田少、山坡地多,种玉米收入有限,百姓生活难以得到本质性的改善。张全才了解掌握了村里情况后,决定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业效益、土地效益上做文章。通过调研,结合岔信村自然条件,张书记决定发展平殴大榛子产业。他组织村代表集体到辽宁省桓仁县五里甸镇老黑山村参观学习“一村一品”发展平欧大榛子的生产经验。通过学习了解到,平欧大榛子普通的地都能栽,省工、省钱、效益高、好管理。每亩苗木投入只有700元左右,前三年可搞林粮间作,种大豆。大榛子四年见果,八年盛果期亩产可达500斤左右,按每斤10元计算,亩产值可达5000元。未来大榛子深加工将是朝阳产业,鲜果销售不完,还可保存干果,深化销售。调研归来,岔信村当即成立了“通化县果香平欧大榛子专业合作社”,共推广平欧大榛子4200多亩,辐射了9个村,为村民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百姓编了一段顺口溜:“岔信村是漏底河,平地少来山地多,种大苞米不挣钱,要想致富没有辙,村里成立合作社,两亩榛子一万多,一茬受益三十年,百姓心里乐呵呵。”下一步,张全才打算继续扩大产业规模,进一步搞好种植生产,并通过招商引资建立一家平欧大榛子深加工企业,推行企业带动合作社、合作社带动农户的一条龙发展模式,把平欧大榛子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推动传统农业转型,让村集体和老百姓增加收入,得到实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同志们用自己积攒多年的经验与智慧,探索出了一条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固团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添活力

   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老村官”们感到,薄弱村落后的原因除了自然、历史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人的问题。村庄想要摘掉贫穷的帽子,关键之举在于建立一个团结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这些退休干部们到村任职后就马不停蹄地调研村里情况,想方设法拉近班子成员间以及与群众间的距离,通过暖民心、解民意,使干部之间消除了隔阂,增强了百姓对干部的信任感和认同感,乡村逐渐形成了团结干事的和谐之风。

   松树村是辉南镇有名的“远散涣”穷村。村领导班子战斗力不强,干群关系紧张,村整体工作薄弱。原任辉南县森林经济局副局长的王亚路走马上任“第一书记”后,首先通过加强党群干群凝聚力打开局面。他与村委委员谈心交心,了解干部想法意见,请吃饭都是他自己掏钱。在王书记的感召下,村干部们现在团结一心,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为了增强村民团结意识,凝聚村领导班子核心力,成功组织召开了辉南镇松树村首届农民趣味运动会。全村6个社将近200名农民运动员参加了10个项目的比赛,赛场气氛热烈,掌声笑声不断,村民、邻里之间的不团结不见了,呈现出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王亚路并不满足于此,他趁热打铁,推出了“看望贫困户、走访老党员,送温暖、送党徽、送誓词”活动。端午节当天,王亚路自己出钱买来鸡蛋、粽子,和支部成员一起走访贫困家庭,很多贫困户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这么多年,党没忘记我们。”建党97周年之际,王亚路和村委会成员,揣着精心准备的党徽和慰问信,拎着水果到村中老党员、困难党员家里慰问,把组织的温暖送入老党员的心中。新举措带来新成效,王书记在岗半年多,松树村在维稳建设、扶贫拓展、党建提升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2018年上半年组织部党建考核中,松树村由2017年的全镇十五个村的倒数第二,一跃晋升至前五名,提高幅度令人惊喜。

   春风化雨,集腋成裘。老同志们凭借着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架起了一座助力乡村振兴的干群连心桥。

凝党心,筑牢党建基础聚合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组织是农村发展的核心,没有一个坚强的基层组织,村级经济谈不上发展。被选派的退休干部党员党龄普遍超过30年甚至40年,在岗期间多年从事机关工作,党务工作经验丰富,到村任职后牢牢将党建挂在心头,抓在手中,大大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使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楼街朝鲜族乡龙光村是县里三个朝鲜族村之一,是全乡最大的少数民族村,同时也是一个以劳务输出为产业支柱的示范村。全村党员52人,外出务工的就占了46人,且很多在国外长期失联,村里的党建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组织生活没有起色,无法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此,原任辉南县板石河镇(现楼街朝鲜族乡)副乡长的“第一书记”张玉强,用了两个月时间,首先补齐了52名党员的党员档案,规定留村党员和村三委每个月必须开一次支部会。同时,张玉强还通过村长、组长,与在外务工的党员们全部取得了联系,要求他们至少半年与组织联系一次,并通过亲属按时足额缴纳党费。一个月的时间内,很多在国外务工的党员纷纷给他打电话报到,大家都很兴奋。其中一名叫张太万的党员从韩国打电话过来激动地说:“张书记,我是龙光村党员张太万,我向您报到!”46名党员重回组织怀抱,让他们感到十分温暖和振奋,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了空前加强。张玉强自豪地说:“现在,在外和留守的党员的党费都交齐了,组织生活也开展了起来,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也能落到实处了。今年县委组织部来考核,我们村打了全县的最高分儿,99分儿。”组织强了,班子齐了,阵地全了,人心也聚了。张书记一边带领村民修路灯、改造广场、修建路边沟、新建停车场,一边顺利通过村内土地集体承包的方式减少了承包矛盾,并拉动村整体经济收入增长,为龙光村的发展建设带来了美好的前景和希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老同志们坚守着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筑牢了一块块助力乡村振兴的党建基石。

   这些事迹不过是几十位选派老同志的一个缩影。除了他们,还有帮助村里扩大柞蚕养殖1000亩的柳河县时家店乡煤窑村第一书记崔国新,改造民宿16套、全力打造“康乐休闲家园”的金厂镇夹皮沟村第一书记高英奎,协调花苗7千棵、谋划百亩苹果园合作社计划的快大茂镇龙岗村第一书记刘德玉,筹措4万元资金为村里改造了2000米电缆线的柳河县红石镇李油坊村发展顾问曹德林等等。老同志们用实际行动,唱响了“最美不过夕阳红”的华丽乐章,向社会、向身边人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当前,改革发展的脚步从未停下,全省广大老同志渴望继续发挥作用的热情也在持续高涨。我们有理由赋予更多的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有能力、有能量、有意愿的退休干部,到广袤的农村大地发光发热,释放激情,在继续发挥余热、升华人生梦想的广阔舞台上,真正做到“退休不褪色、农村建新功”!


上一主题: 四平市:市委老干部局组织召开2018年第四季度企业离休干部医保对话会
下一主题: 公主岭市:召开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