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人才发光热
科技助农促振兴
——吉林省农科院老科协老党员工作室
吉林省农科院老科协老党员工作室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主体功能,发挥农业科研领域银发人才优势,积极助力乡村振兴,让吉林农业现代化的科技翅膀再添异彩。
组织“老专家”传播农业知识。工作室选派离退休干部党总支书记、在职干部分别担任牵头人、日常联络员,当好吸纳银发人才的沟通纽带,引导35名有农业方面特长的“老专家”加入工作团队,开展农业科普宣传、技能培训等活动,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吉林战略中献智出力。组织团队成员在科普大集发放种植业、畜牧业等宣传资料4万余份,在延吉、汪清举办“助力科技振兴再出发”科普培训班,编写和发放《农业新技术》《实用水稻育苗技术》《水稻病虫草害防治图册》等3万余册,深入浅出地宣传、讲解农业知识,现场解答农民咨询的问题,成为帮助农民提高科技素质、掌握先进技术的“直通车”。
聚力“农科人”解锁攻关密码。工作室制定《深入开展服务“三农”,助推农民致富实施方案》,实行专家清单、需求清单、活动清单的“三联清单”制度,建立健全接待、轮班、联络等工作机制,加强日常办公等基础保障,全力打造科学合理、优质高效的离退休干部党员发挥作用平台,让10余位省“银发人才库”的农业科研专家在团队中大有可为。组织“银发先锋岗”才卓等团队成员,开辟玉米单倍体高自然加倍育种新途径,替代沿用近百年的常规育种方法,短短几年育成新品种12个,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科技进步特殊贡献奖获得者张三元等团队成员扎根镇赉县嘎什根乡,成功筛选出耐盐碱水稻品种长白9号,手把手教农民种植水稻,帮助镇赉县实现“以稻治涝,以稻治碱,以稻致富”,连续7年夺得吉林省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第一,创造了盐碱地上种水稻的奇迹。
当好“智囊团”服务农企发展。工作室主动参与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服务活动,组织团队成员走进农企的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精准把脉、出谋划策、纾难解困,当好农业科技致富的领路人,为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再增新动力。选派团队成员帮助农安县三盛玉镇吉林省众梦农业有限公司引进推广新技术、选育新品种、培训技能人才,从小规模家庭农场发展到拥有几千万元固定资产的现代农企,成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星创中心、科普示范基地。多次组织团队成员深入洮南市“国家玉米制种基地”核心区车力乡立业村调研,帮助农企突破玉米制种技术关卡,推广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等技术,成功加入吉林省种子协会、中国种子协会,录制《运行中的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种子加工线》《走进立业村》宣传片,持续做强农业“中国芯”。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吉林省农科院老科协老党员工作室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的殷殷嘱托,带领团队成员“为农”而耕、孜孜以求,助力吉林乡村振兴展开更美画卷。
来源:吉林老干部家园
初审:王敏楠
复审:高翔
终审:侯永刚
上一主题: 【百名书记讲百课】吉林省委老干部局“百名书记讲百课”活动视频展播(三) |
下一主题: 【百名书记讲百课】吉林省委老干部局“百名书记讲百课”活动视频展播(四) |
门户网站
微信公众号
夕阳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