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其他先进事迹

艰苦卓绝铸党魂 —记红军老同志于宪利

来源:中共吉林省委老干部局     时间:2017-03-17     【字体:


    枪林弹雨、炮火烽烟、生死一线……采访红军老同志于宪利后才发现,文学作品中关于战争的描写,对他而言还是有些苍白。

    1921年5月,于宪利生于山东省泰安地区(现泰安市)莱芜县(现莱芜市)口镇下水河庄一户贫苦家庭。1934年,13岁的于宪利就在村里跟着大人站岗巡逻,由于机灵聪明,常常承担重要巡逻任务,后来还担任了巡逻组长。一天,时任莱芜县委书记的刘子正到下水河庄开展群众工作时,介绍他加入了共青团。从此,于宪利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8年2月,山东省委直接发动领导了著名的祖徕山起义,组成了八路军山东游击队第四支队,于宪利是参加者之一。同年5月,经刘子正、刘舜清两名同志介绍,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8月,日寇为了破坏莱芜地区抗日根据地,集中兵力分为若干小股,不停进行扫荡清剿。为了争取反扫荡、反清剿的胜利,于宪利和同志们把县机关缩小,与敌人周旋。敌人在突袭他们的驻地黄崖头和大陡沟村的行动落空后,又生一计,先把这个县分割为3块,各个击破。

    我党为了便于对敌斗争,针锋相对,上级决定把莱芜县分为3个县(莱北、莱东、新甫)共同抗敌。于宪利所在部队在莱东,紧紧依靠群众,从多方面展开对敌斗争,一方面阻滞了敌伪军的伸展,一方面还扩大了根据地,使莱东的形势得到了很大好转。

    在战火笼罩之下,于宪利所在党组织的活动一直都未停止过。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由于情况紧急,于宪利决定在半夜穿越敌人的封锁线。当他匍匐着爬上矮坡时,敌人也巡逻到了这里,好几次差点踩到他的手。他把身子沉没在草丛之中,不敢大声喘气,生怕发出一丝响声。最后,敌人离开,他顺利完成了任务。

    在日寇集中力量对莱芜地区实行五次“强化治安运动”时,他们进行蚕食、鲸吞,建公路、安据点,修碉堡和实施伪化、自首政策,妄图控制我山区根据地。这时,上级指示建立敌后抗日隐蔽根据地,俗称“与敌人换防”。于宪利不顾个人安危,深入敌后,带领其他同志狠狠地打击汉奸、特务和反动地主恶霸,很快便扭转了局面。

    1945年10月,吉林省大赉县(现在大安市)民主政府成立,推选沈家容为县长、鲁也平为副县长。时任山东省莱芜县大队队长的于宪利被组织派到大赉县,担任大赉县公安局党支部书记。12月25日,大赉县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保安队叛变事件。当日,于宪利和鲁也平、王裴良3人正在县委大院研究工作,当地保安团纠集了1500多人把他们团团包围。万分危急时刻,他们3人带领全体战士,全力突围,并连夜投奔到前郭县,集结当地武装部队,返回并收复了大赉县城。

    斗争是残酷的,生与死往往就在一线之间。1946年3月,大赉县发生了震惊全县的“骆马事件”,骆汉书、马殿元和周怀禄3位烈士被当地叛匪枪杀,壮烈牺牲。第二天,时任公安局侦查股股长的于宪利全程参与侦破工作。于宪利和几名侦查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仅用几天时间就查清了事件真相,并将叛乱分子悉数抓获归案。

    1984年5月,于宪利从大安市交通局领导岗位上离休。离休后,他怀着一颗热爱家乡的炽热之心,积极参加建设家乡公益活动。1998年,嫩江发生百年不遇的洪灾。时年78岁的于宪利不顾年老体迈,义无反顾地到月亮泡抗洪前线,与年轻人一起抗洪抢险。

    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年代,还是在枪林弹雨的解放战争时期,于宪利都无惧无畏,勇往直前,为党的事业戎马一生。在和平年代,他一样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把一生都献给了党和人民。



上一主题: 共产党员退岗不褪色 —记红军老同志李奇
下一主题: 【同心战“疫”】不做旁观者 争做奉献者——记吉林市丰满区退役老兵孙洪东